保胃健康 | 一吃就饱,检查无大碍,有可能是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能金SEO 闲言碎语 2023-08-16 231 0

保胃健康 | 一吃就饱,检查无大碍,有可能是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1张

不少人因胃不舒服去医院就诊,反复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明显的问题,因此精神压力很大,担心有隐藏的重大疾病,反复寻医问药,其实,这类人很可能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1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
通俗来讲,对于胃部长期不适(不适症状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胃镜、钡餐透视、B 超、幽门螺杆菌及各项理化检查均无异常,排除有可能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轻瘫、恶性肿瘤、胰胆疾病、药物因素等,临床上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何表现?
餐后饱胀
上腹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大部分就诊患者自觉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部,从而引起的不适感。
早饱感
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所以临床上不少就诊患者表示自己想吃,但吃不下,一进食就感到胃部饱满,从而使摄入食物明显减少,还常伴有嗳气。
中上腹痛,位于胸部剑突下和脐水平以上区域的疼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多与进食有关,亦可无规律性。患者可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后缓解,也可表现为餐后0.5~3小时之间腹痛持续加重。
中上腹烧灼不适

指剑突下或胸骨后的烧灼感或发热感,可以表现为烧灼样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心,有部分患者会误以为这种不适感是心脏不适,从而反复于急诊、心内科就诊,但相关心脏检查却未见明显异常。
焦虑或抑郁
由于起病缓慢,加上胃部不适症状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可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3
为什么会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可达20%,约有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也就是说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有过这个病,而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酸分泌异常、食物不耐受、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脑肠轴功能异常等,精神心理障碍是本病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人群压力日益增大,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还有对升学、就业、家庭、事业等问题的关心,也导致自己的担忧程度上升。

4
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办?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调节胃酸的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助消化药物等等。如果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对一些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不少病人长时间服用西药,依然效果欠佳,那还能怎么办呢?不妨尝试中医药。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脘,与肝、脾密切相关。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运化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条畅。病机是脾胃功能障碍,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从而导致该病发生。脾虚气滞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见证型,这类患者常见上腹部胀闷或胀痛,有胃口,但吃不下,吃一点就饱了,嗳气,大便质软或烂,疲倦乏力,情绪紧张,舌淡苔薄白,脉细弦,推荐以上患者日常饮用党参陈皮佛手茶。
推荐茶饮——党参佛手陈皮茶
材料:党参5克,佛手5克,陈皮5克(1人份)。
做法:药材洗净,开水煮20分钟左右代茶饮。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该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容易反复发作,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按时吃三餐,吃饭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以及吃饭速度太快。对于早饱的患者,建议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肥腻冷硬食物,比如牛奶、巧克力、高脂高蛋白食物、高糖食物、洋葱、韭菜、年糕、粽子以及油炸食物等,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避免那些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生活上要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还要适当运动,运动能减轻精神压力,放松心情,减少症状的发作。
最后提醒一点,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年龄≥40岁或同时伴有以下报警症状,如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呕血、黑便、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腹部肿块、黄疸、且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等,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腹部超声、血常规、便常规、血生化等),以明确病因。
保胃健康 | 一人得病全家易染,幽门螺杆菌如何防治?
保胃健康 | 汗出太多浑身湿哒哒,调理方法分3种
保胃健康 |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无甜不欢”的人怎么戒掉这个“甜瘾”?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评论